孩子发烧了只能打针吃药吗?手把手学习推拿方法
导读:由于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细胞抵抗细菌,分析发烧的型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
发烧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小儿正常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但是如果口腔温度高于37.3度,或肛温高于37.6度,或一昼夜温度波动在1度以上时,可认为是发热。
宝宝从小到大,都会有发烧的时候,4岁以下的普通学前儿童在一年里,平均会发烧6到9次。
其实,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也就是烧坏脑子。因此小宝宝发烧并不可怕,只要体温在38.5℃以下,大可不必急着去医院。但由于小儿发热的变化较成人更为迅速,热势剧增,常可引起喘促、昏迷、惊厥等变证,高于38.5℃时就应该迅速就医了。 适度退烧,防止高热惊厥
由于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细胞抵抗细菌,分析发烧的型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不过,多数医师和学者赞成适度的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患者头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尤其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手把手教您学习推拿方法
第1步:开天门100次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第2步:推坎宫100次
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第3步:运太阳100次
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运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 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频率一般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力。第4步:揉耳后高骨100次
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称揉耳后高骨。揉30~50次。 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第5步:清天河水2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300~5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