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中医证型分类
导读:失眠是我们最常讨论的一个话题,不管是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焦虑,还是老人年受某些疾病的困扰,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睡眠。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看着天花板属着羊,却也丝毫没有睡意,真的是一种身体加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心脾两虚证
01 眼看即将进入夏季,夏季应心,机体心气始旺,若作息不规律,护养不当,很容易损伤心气,出现心脾两虚的失眠症状。而除了失眠,还可以表现出食欲下降,大便稀溏或便秘,肢倦懒言等。这个时候,还可以试一试我们的穴位归脾汤。
归脾汤是治疗心脾两虚的经典方剂,它以补养心脾为主,脾气旺盛则气血生化之源充足,从而令心血旺盛。在我们的身体上,足三里、阴陵泉配气海穴,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主补脾气;神门穴、太渊穴配足三里,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主养心血;血海穴补血活血,功效如同当归;太白穴加太冲穴,既有木香理气醒脾的功效,又能以太冲行气之功来辅助各穴发挥作用。以上各穴结合在一起,就是身体自备的归脾汤。
02 肾阴亏损,不能上济心阴,心火偏亢,水不济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则可见心烦惊悸、失眠、多梦。同时患者还可表现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表现。
若是心肾不交所导致的失眠,可以选择穴位交泰丸。交泰丸的功效是交通心肾,以黄连为君泄心火,肉桂为臣助肾阳。针灸可取心经和肾经原穴,神门为君,太溪为臣;也可取心经经穴神门和肾经经穴太溪;还可取心包经八脉交会穴内关和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又可取背部的心俞和肾俞,此乃穴药殊途同归之理。
心火亢盛证
03 胡思乱想出来的失眠,实际上是由于心火亢盛所致,心火扰动了心神,心神不宁就失眠了。劳宫为心包经荥穴,中冲、少冲则为心包经和心经井穴。取劳宫穴时,将中指自然弯曲,点在手掌心上的位置便是。取中冲穴时,仰掌,微屈指,左手中指末节尺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少冲穴则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重掐劳宫,并在中冲、少冲两穴刺血,就能清心消烦,以降心火,专治胡思乱想出来的失眠。
04 我们常说“大动肝火”,气得睡不着!这类失眠多是由于肝火扰心造成的,应从疏肝清心入手。除重掐劳宫,中冲、少冲刺血以泻心火外,再配合肝俞、心俞刺血拔罐,以肝俞为重。取肝俞穴时,需正坐,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而心俞穴则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肝火和心火同时得到清泻,好眠便随之而来。
05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遭遇突发状况,想要一夜安眠难上加难。此时多半心胆气虚,心神失常。可选择心、肝、胆的原穴——神门、太冲、丘墟。
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太冲则在足背,当第一、二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可触及动脉搏动处。丘墟位于足外踝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按摩此三穴,可养心血、安心神、补肝阴、引胆火归元,治疗因惊吓导致的失眠。
脾胃不和
06 古人有言:“胃不和则卧不安”。一时贪了口服,胃气不和,觉也就睡不好了。可取八脉交会穴——内关和公孙。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中央腕横纹上两指处。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赤白肉际处。按摩两穴,和胃降逆、宽胸理气。胃气和则心神安,失眠自然就好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更加简单易行的方法来缓解和治疗失眠,只用一个穴即可轻松搞定!
在我们的眉心,两眉头连线的中点有个穴位叫印堂。前额印堂的部位属心属脑,它的颜色变化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神志状态。一般劳心耗神的人印堂容易发红,且常常意味着睡眠有问题。“开天门”可以安神助眠,每天晚上临睡前,将食指和中指并拢,从印堂的位置依次螺旋状往上按摩,自己这样按揉3~5分钟,就可以睡得安稳啦。
如果失眠较重,我再教大家一招:找一粒绿豆,用胶布贴在两眉之间,给印堂一种压迫感,一样有助于安神。中午想短暂休息下,就不建议“开天门”了,可改成从印堂开始,沿着眉毛的上缘,依次往两旁挼,以免睡得太沉,影响工作。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