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穴
导读:中枢穴归属督脉,有缓解治疗食欲不振、胃痛、腹胀满、呕吐、腰背痛、肝炎等作用,中枢穴的位置: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详见本文图解中枢的准确位置图片及作用和功效。
【中枢的准确位置图片】
【图解中枢的位置】
【中枢穴的位置】位于人体背部,当后正中线上,当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正坐或俯卧位。从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垂直向下摸3个椎体(即第10胸椎),该椎体棘突下凹陷处即为此穴。
《中国针灸学》第十胸椎棘突下。
【穴位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之内侧支。
【层次解剖】中枢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十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穴名解说】
【中枢穴】经穴名。出《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属督脉。补充:中枢穴,穴当脊中上一关节,为脊中的枢转处,因名中枢。
【穴位含义】督脉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脊背各部。
【名解】中,指穴内气血所处为天地人三部中的中部。枢,枢纽也。中枢名意指督脉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脊背各部。本穴物质为脊中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水湿风气由本穴外输脊背各部,本穴如同督脉气血外输脊背的枢纽一般,故名中枢。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筋缩穴及外散腰背各部。
【功能作用】生发风气,运化水湿。
【中枢的作用与功效】
《中国针灸学》主治胃脘痛,腰痛,脊强。
【主治病症】食欲不振、胃痛、腹胀满、呕吐、腰背痛、肝炎、胆囊炎、黄疸等。
【作用功效】生发风气,运化水湿。健脾利湿、清热止痛。本穴位于腰背部,近脾胃,故可治疗胃痛、腹满、饮食不振,本穴属督脉,故又可治疗腰痛、脊强。有强腰补肾,和胃止痛的作用。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肠痉挛、胃炎、肝炎等。
【穴位配伍】中枢穴配命门穴、腰眼穴、阳陵泉穴、后溪穴治腰脊痛。配中脘、足三里,可理气和中、散寒止痛,主治胃痛;配脾俞、胃俞,可健脾和胃,主治腹满、饮食不振;配委中、肾俞,可补肾强腰、通经止痛,主治腰痛、脊强。
(2)中枢穴配脊中、悬枢、至阳、筋缩、足三里治消化系统疾患。配脊中、命门治小儿腰以下软瘫。
(3)中枢配天突,有温阳行气,活血散瘀的作用,主治背与心相控而痛,胸闷气急。
(4)中枢配中脘、足三里,有理气和中,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腹满不欲食,胸腹冷痛。
【相关记载】
《素问·气穴论》:"背与心相控而痛。"
《类经图翼》:"一传此穴能退热,进饮食。"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中枢穴向上斜刺0.5-1寸。
【艾灸方法】中枢穴,艾条灸5-15分钟,中枢穴,艾炷灸3-5壮。
【穴位相关阅读】
【免责忠告】此文章图片和文字均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