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鸣的辨证论治
导读:脑鸣多因肾精不足、脑髓空虚,或肝失疏泄,肝郁化火,上扰清窍,或气血不足,痰瘀互结,阻滞脑窍所致。由肝火上扰,或痰瘀互结等原因诱发者多属实证,因清阳不升,或脑髓空虚者多属虚证,久病者多属虚实夹杂。
脑鸣指患者自觉脑中有如蝉鸣、如蚁蛀的响声,常有失眠、焦虑、眩晕、耳鸣等伴随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肾精不足,脑髓空虚
《灵枢·海论篇》记载:“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脑为髓之海,脑髓之生成依赖于肾精之充盈。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肾精亏虚,髓之生化乏源,不能充盈于骨,故出现胫酸腿软;髓海亏虚,不能上荣清窍,清窍失养,则出现脑转、眩晕如冒状、脑鸣、耳鸣等症状。因此,脑鸣的发生与肾精亏虚,髓海失养密切相关。
2肝失疏泄,上扰清窍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木之疏泄有度,则气机升降有常。若肝之疏泄太过,则会导致气机逆乱,肝气横逆上犯,上扰清窍,则出现脑鸣、头疼等症状;肝之疏泄不足,郁生肝火,肝火上炎,上扰巅顶,出现头痛、脑鸣,面红目赤等表现。肝的疏泄功能与人的情志密切相关,而我们发现,许多脑鸣的患者大部分都有情绪不稳定,或焦虑、悲伤抑郁,或情绪易激动。而脑鸣本身也会引起许多患者的焦虑不安,由此形成恶性循环。3 脾胃亏虚,湿浊内阻
《张氏医通·诸痛门》指出:“头内如虫蛀响者名天白蚁……亦有因痰湿在上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脾胃无以运化水谷精微,水谷久蕴,化为湿浊,湿浊内停,导致脾不升清,清窍失养,出现头晕脑鸣,神疲乏力等症状。
针灸治疗脑鸣可从脏腑辨证,脑鸣多为肾精亏虚、心脾气虚,但勿忘从肝以平肝潜阳,宁神止鸣。
可通过耳尖放血,取王不留行籽按压耳穴肝、皮质下、神门等穴。同时配合针刺,比如针刺晕听区及百会、神庭、脑户穴,双侧太冲、三阴交、外关、风池、听宫、合谷穴等。
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有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的功能,具有益脑安神、消炎止痛、止呕止呃等作用;肝位于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疏风开窍,祛风除痰等功效。主治肝气郁结、肝气上逆,更年期综合症、脏躁等病症;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是止痛要穴,有镇静安神、解痉止痛、消炎止痒、降血压、平肝熄风等作用。可主治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烦躁、精神错乱以及忧郁型精神分裂症等病症。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