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医案分析:眼肌麻痹的笔式电脉冲结合针药治疗
导读:眼肌麻痹(ophthalmoplegia),过去称眼肌瘫痪。中医称之为目偏视或神珠将反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球运动障碍性疾病,单一肌肉或同一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障碍、自主运动及反射运动均有障碍。
眼肌麻痹
眼肌麻痹(ophthalmoplegia),过去称眼肌瘫痪。中医称之为目偏视或神珠将反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球运动障碍性疾病,单一肌肉或同一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障碍、自主运动及反射运动均有障碍。特点是发病前多有感染或脑血管病基础,以及糖尿病、肿瘤、周围神经病变等诱因,临床表现有复视、眼睑或眼球活动障碍、瞳孔散大或缩小。眼肌麻痹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发病日3个月内,越早治疗越好。
周围性眼肌麻痹
1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所支配的全眼肌麻痹, 外斜视;眼内肌麻痹,表现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有复视。2滑车神经麻痹: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内斜视,眼球不能向外转动,有复视。
3外展神经麻痹:向内、向外注视时产生斜视,复视。
核性眼肌麻痹
核性损害表现为所支配的部分眼肌麻痹,多为双侧,可有临近结构损害的表现,有交叉瘫,多见于脑血管病、肿瘤等。核间性眼肌麻痹
分前核间性和后核间性眼肌麻痹,前者为内侧纵束损害,表现为同侧眼球可以外展,对侧不能内收,外展侧可有眼震;后者为桥脑侧视中枢到同侧外展神经核之间的纤维损害,表现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可以内收。多见于脑血管病、脑干肿瘤等。核上性眼肌麻痹
表现为两眼的共轭运动障碍。主要做眼科检查、颅脑CT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核上性垂直性眼肌瘫痪
见于幼年型(C型慢性神经型)尼曼-匹克氏病,多见儿童,少数幼儿或少年发病,眼底可见樱桃红斑或核上性垂直性眼肌瘫痪。检查
1. 眼内肌麻痹
表现为上睑下垂、下斜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等等。2. 提上睑肌麻痹 产生的症状是患眼上睑下垂和下斜视、患眼的视线被下垂的上睑遮挡,一般感觉不到复视。
3. 睫状肌麻痹 产生的症状是使晶状体调节产生障碍造成近距离视物时模糊,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
4. 眼外肌麻痹 多数是一条或两条眼外肌麻痹;麻痹产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眼球向内、向外、向下、向上运动受限而产生斜视、复视、视混淆等等。
5. 滑车神经麻痹 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单独滑车神经麻痹少见,表现为眼球向外下方活动受限,有复视,向下、向外注视时产生斜视。
6. 外展神经麻痹 向内、向外注视时产生斜视,复视。
治疗原则:眼肌麻痹最佳治疗时间是从发病日起计算,3个月内是最佳治疗期,且越早越好。尽早的治疗有利于尽快的恢复健康,减少病痛的折磨。
对康女士的治疗方案:
1. 笔式电脉冲:瞳子髎、外关。
2. 梅花针扣刺:颈夹脊、视区、目窗;
4. 药罐治疗:膀胱经闪,肝俞留。
5. 穴位放血治疗:耳尖、少泽交替。
6. 皮内针治疗:内关、耳和髎、太渊、太溪。
7.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口服:生脉散加减。
此法治疗第21天,治疗过程中康女士突觉昏沉三周的脑袋放晴了,睁开眼睛,看东西清楚了,再转转眼球,左眼能转过去了。虽然外展范围还没有达到外眼角,但这一变化足以让老人家喜出望外!又继续一周治疗后,外展范围完全恢复。治疗关键
笔式电脉冲给予断续波,断续波是兴奋波形。神经肌肉电刺激兴奋波形可以促进神经再生,从而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周围神经损伤后,一周内行功能电刺激治疗,可以达到促进轴突再生、促进周围神经对肌肉再支配的效果。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