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医案分析:交感型颈椎病中医治疗方法
导读:颈椎生理曲度是反映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重要指征,它表现了颈椎与椎旁软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颈椎生理曲度的生物力学变化所致的颈椎失稳是交感型颈椎病的重要发病原因,其病理基础可能是颈椎失稳引起局部异常的机械性和炎症性刺激造成颈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患者女
主诉:心慌气短半年现病史:心慌气短半年,颈肩部不适,头部沉重,颈椎不能支撑住头部,伴有明显的心慌、恶心,头晕、耳鸣,只有平躺时才舒服。眠差,睡眠较轻,晨起后伴有头部昏沉。
望诊:形体消瘦,颈部肌群含量较少,斜方肌止点(玉枕附近)明显隆起。
触诊:斜方肌张力增加,C5横突附近明显压痛,伴有麻感向上传递至枕上,左侧安眠穴明显压痛。
体征:颈部曲度变直,轻度增生,C5-6间盘膨出
诊断:交感型颈椎病
处方:肩井,大椎,C5横突压痛点,左安眠,双侧玉枕。大椎,身柱,肩井轻度水罐
二诊:心慌气短,头晕耳鸣,恶心的症状减轻,但头部仍然沉重,不能负重。原处方基础上进行颈肩部肌群的肌肉筋膜松解,手法结束后自述头部轻松,嘱回家用网球锻炼颈肩部。
三诊:自述症状减轻两天,第三天症状反复,按上方继续治疗。 七诊:患者自述症状明心减轻,尤其是治疗结束后两天基本没有症状,之后症状逐渐出现,但是症状较轻,能够忍受,基本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嘱一周一此巩固治理,加强颈肩部肌群力量训练。如有症状加重及时回院治疗。Barre—Lieou提出的“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Barre—Lieou综合征”,认为是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椎动脉痉挛出现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改变的一系列症状。
发病机制交感神经受压机制:颈椎部所发生的各种病变,如椎体滑脱移位、小关节紊乱或半脱位、关节囊肿胀、软组织水肿充血均可以直接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末梢,或者通过脊神经的病理反射,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或抑制。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甚至反弓,椎体后缘骨质增生,上下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椎间盘变性、膨出或突出、韧带钙化等因素压迫或刺激颈交感神经,使其受累而表现出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症候群。
颈椎失稳机制:颈椎生理曲度是反映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重要指征,它表现了颈椎与椎旁软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颈椎生理曲度的生物力学变化所致的颈椎失稳是交感型颈椎病的重要发病原因,其病理基础可能是颈椎失稳引起局部异常的机械性和炎症性刺激造成颈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例如寰枢关节半脱位时,因解剖结构的改变可导致上颈段肌肉、韧带的痉挛短缩,血管、神经的牵拉受压,更易刺激分布于肌肉、韧带、神经、血管周围的颈交感神经,或刺激分布在颈2横突附近的颈上神经节,交感型颈椎病病因复杂,不仅与寰枢关节半脱位、茎突过长有关,还与颈椎不稳等因素有关。
炎症反应机制:研究发现间盘蜕变、颈椎失稳可产生IL-1、II-6、NO和PIA等多种炎性因子及化学介质。它们随着椎间盘的退变突出可逐渐释放、迁移至椎间盘邻近结构及组织,不仅能致炎致痛,还能作用于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颈部交感神经兴奋。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头部症状:表现为头疼和偏头痛,疼的部位主要位于枕部和前额,性质为钝痛,常伴有头晕、头脑不清、昏昏沉沉、记忆力减退,有些患者还伴有恶心,少有呕吐;
眼部症状:视物模糊、眼裂增大,瞳孔散大,眼底胀痛、眼干;
心血管症状:一过性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
耳部症状:耳鸣,听力下降;
其他:肢体发凉怕冷,一侧肢体少汗,头部和颜面或肢体麻木等。第Ⅱ类是交感抑制症状,表现少见,如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动 过缓,血压下降等。
治疗1、功能锻炼:交感型颈椎病的发作更多的是由于颈椎退变,颈椎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形成的对交感神经的刺激症状,所以增加颈肩部的肌肉力量,加强颈肩的稳定性是颈肩部锻炼的核心。例如双手相扣放置于枕部,阻挡颈椎后仰,双方维持不动,使颈后肌群抗阻力收缩,这个动作维持10-15s可以增加颈后肌群的力量。
2、颈椎病的发病大多与职业有关,因为大多与低头工作有关。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关键就是由于颈部没有适当的活动造成的。其高复发率,根本原因就是由于颈部活动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通过适当的运动或颈部的锻炼,可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尤其是颈背肌的力量,保持颈椎的稳定, 可改善 颈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从而达到恢复颈椎内外平衡的目的。
3、颈部牵引:颈部牵引不仅可以减轻椎间盘压,使椎间隙和钩椎关节得到扩大,同时还能稳定颈椎,使颈椎内平衡得到恢复。更重要的作用是使椎间盘、钩椎关节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减轻压迫和刺激,从而有利于功能的康复。牵引可采用坐位或 仰卧位枕颌套牵引,一般在5—6 kg,不宜过重。牵引时间一 般在15—25 min,每日2次,20一30次为一个疗程
4、星状神经节阻滞;颈神经节阻滞术;手术疗法
5、中医治疗
①针刀治疗:松解交感神经的卡压点,选穴更多为颈夹脊穴。
②按摩治疗:通过手法松解颈肩部肌群,必要时调整紊乱的颈椎小关节
③中药热敷
④针灸治疗:可调整颈肩部形态,对于椎管内的问题可选用颈夹脊,针刺到椎板的部位或椎间隙,释放局部压力,对于椎管外的问题,视问题选取相应穴位,主要还是以较少神经周围组织变化对神经的刺激,配合中药热敷或手法。【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