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大肚腩,你可以试试敲击这条经脉
导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病率正在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肥胖不仅影响我们的美观,其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也是诱发其他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病率正在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肥胖不仅影响我们的美观,其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也是诱发其他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肥胖
中医肥胖&西医肥胖
西医认为,肥胖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呈现的一种状态。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既发生肥胖。肥胖的常见病因有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主要通过增加机体对肥胖的易感性起作用,肥胖者往往有较明确的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可引起肥胖,包括饮食过量,运动过少。内分泌因素包括下丘脑、垂体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等。药物因素包括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等都是会引起肥胖的。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可追溯至《内经》时期,如《素问》中记载:“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有病口甘者……,其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认为肥胖之人常肌肉充盈且多于常人,且病机多为饮食不节。正如《说文解字》有云:“肥,多肉也,胖,半体肉也。”《礼记》称其“肤革充盈,人之肥也”。当然肥胖与体质也有很大的关系,早在《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就已明确提出了“金、木、水、火、土”五种体质类型,其认为土型与水型两种体质的人群易患肥胖,其中气虚、阳虚、痰湿体质也均与肥胖密切相关,正如杨仁斋指出肥胖之人的病理本质为寒湿,“肥人气虚生寒……故肥人多寒湿”等等。
从痰湿角度对肥胖进行论治也是临床医家最多用的,治疗以益气健脾,化痰祛湿为原则。那我们如何从经脉角度对肥胖进行论治呢?
带脉是人体唯一一条横向运行的经脉,起到约束诸经的作用,所以任何一条经脉的问题也都会影响到带脉。人的腹部没有骨骼的保护,所以肌肉对于腹部结构的灵活与稳定来说十分重要,如果此处肌肉出现了紧张、无力,则腹腔脏腑就会出现功能异常。我们也可以重点敲击胆经上的“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通过这些穴位都可以刺激到腹部的肌肉进而改变腹腔的压力,促进胃肠蠕动。同时敲击胆经上的穴位,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胆汁的分泌,帮助分解更多的脂肪。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