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湿疹多与湿邪有关,关键还是脾的问题
导读: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
相信不少宝妈在家里护理宝宝湿疹时都会有类似的烦恼,由于湿疹非常容易反复,宝宝会感觉奇痒难耐,不自觉的去抓挠,导致皮肤破损,家长是看着既心疼又无奈,饮食、护理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宝宝多受苦。
平时妈妈们应注重给宝宝做好饮食调理,多试试副作用小、更安全的推拿方法,必要时长期坚持治疗,慢慢就能有明显的效果。下面为年轻妈妈们提供临床上治疗宝宝湿疹的推拿手法,安全、简单又省钱。只要妈妈们能掌握一些推拿小方法,赶走湿疹并不困难。
湿疹多与湿邪有关
婴幼儿湿疹又称“奶癣”,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最早可见于2~3个月的婴儿,2岁以后发生的概率会减小。婴幼儿湿疹大多发生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四肢也会出现。中医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所谓“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化工胶、樟脑丸等)引致。至于“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于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于“湿”的状态,症状是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
手把手教您学习推拿方法
第1步:清肺经200次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2步:清大肠200次
位置:食指桡侧(近拇指一侧),自指尖至虎口(食指与拇指在手掌部衔接处)呈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为清,称清大肠;反之为补,称补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此处为清大肠,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此处一定要注意推的方向是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这与补泻有关,方向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一定要看仔细哦!
第3步:补脾经200次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称补脾经。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4步:清肝经200次
位置:在食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为推肝经。肝经宜清不宜补。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5步:清心经200次
位置:在中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为推心经。心经宜清不宜补。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6步:按揉曲池穴1~2分钟
位置:肘部,屈肘横纹尽处。
手法:按法,以拇指按压称为指按,又称点法或指针法,取以指代针之意。按压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或在穴位上按之不动,或沿经络线进行缓慢的螺旋形移动。
揉法是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大拇指指肚按揉1~3分钟。
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7步:按揉百虫窝1-2分钟
位置:膝上内侧,髌骨内上缘2.5寸处。
手法:按法,以拇指按压称为指按,又称点法或指针法,取以指代针之意。按压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或在穴位上按之不动,或沿经络线进行缓慢的螺旋形移动。
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大拇指指肚按揉1~3分钟。
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8步:按揉阴陵泉1~2分钟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手法:按法以及揉法。
操作:用大拇指指肚按揉1~3分钟。
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