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肾病患者人数超1亿# 您对慢性肾病了解多少?
导读:中医所认为的肾并不单指肾脏这个器官,而是一个功能单位,包括西医学中的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等。
在中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0.8%,患者人数超过1亿,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有150多万,并以每年新增12万~15万的趋势持续上升。面对庞大的患者数量,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对于疾病的综合防治意识亟待提高。大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并发症甚至死于高血压、卒中、心衰等心血管疾病。肾病早期症状不易察,所以应更加警惕。
临床中,诊断为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红斑狼疮肾炎、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等,当这些肾病的发病迁延难愈,时间超过三个月,病人尿液和相关的血液指标出现异常,肾脏病理学、影像学发现异常,或肾脏的肾小球有效滤过率低于60%,都可统称为“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的发病特点有“三高”、“三低”,即发病率高、伴发的心血管病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全社会对慢性肾病的知晓率低、防治率低以及伴发心血关病的知晓率低。慢性肾病的早期症状可表现为尿液的异常,当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以及尿中见血色或夜尿增多,即尿常规检查尿中出现尿蛋白和红细胞,则可能为慢性肾病早期发生的预警信号。
肾脏是身体内重要的脏器,西医认为,肾脏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肾脏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生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激肽等,又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
而中医所认为的肾并不单指肾脏这个器官,而是一个功能单位,包括西医学中的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等。中医中肾的生理功能有哪些呢?
肾主藏精 01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肾精的来源有二,一是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为先天之精;一是来源于水谷等精微物质,为后天之精。二者之间互相资助、充养。而肾藏精是指肾具有封藏精气的作用。
1
主生长发育:肾中精气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肾中精气充足,则生长发育正常。若肾中精气不足,则表现为婴幼儿生长发育不良或迟缓,成人早衰。
2
主生殖:肾中精气产生天癸而主生殖,肾中精气充足,生殖功能正常。肾中精气亏虚,则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性功能减退,产生男女不育症。
3
化生肾阴肾阳:肾阴滋润各脏腑之阴,肾阳温煦各脏腑之阳。肾阴肾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调节全身阴阳平衡。肾阴肾阳不足,肾是生理功能衰退,产生阴虚内热或阳虚内寒的病变,可导致其他脏腑的阴虚或阳虚。
4
生髓、充脑、化血:肾精充足,脑髓充满,记忆力强,思维敏捷,耳目聪明;精生髓而化血,精足血亦足。肾精亏损,脑髓空虚,则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头昏耳鸣;而精亏也会导致血虚。
肾中精气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人在幼年期,肾中精气逐渐充盛,发长齿更,骨骼生长,身体增高;青年期,肾中精气比较充盛。发育近成熟,生出智齿,骨骼长成;壮年期,肾中精气充盛至极,筋骨坚强,身体壮实,精力充沛;老年期,肾中精气逐渐衰少,发脱齿落,形体衰老。
肾主水 02肾主水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肾对水液的气化作用,包括分清泌浊和司开阖两个方面。肾主水在肾阳肾气的作用下完成,肾的阳气充足,气化正常,则水液之清者上升固摄体内,水液之浊者下降排出体外,保持水液代谢平衡。所以如果肾的阳气虚弱,则气化失司,水液代谢障碍;若气虚不固,开多合少,则为多尿、遗尿、尿失禁;若气化不利,合多开少,则为尿少、水肿等。正如《素问·水热穴论》中所记载的: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跗肿。跗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肾主纳气 03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气而协助呼吸的作用。肾主纳气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肾中精气充足,摄纳正常,能助肺纳气,则呼吸均匀和调。若肾气虚弱,摄纳无权,则表现为呼吸表浅,呼多吸少,动则气喘,即我们所说的肾不纳气。如《类证治裁·喘证》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