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痛分两种,需辨清风寒和风热
导读:风寒湿是非常常见的引发膝痛的因素,与此相对的,还有风湿热邪。可因工作于湿热环境所致,如农田作业,野外施工,处于天暑地蒸之中,或处于较高湿度、温度的作坊、车间、实验室里,风湿热之邪乘虚而人。亦可因阳热之体、阴虚之躯,素有内热,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因风寒湿郁久化热,而为风湿热之邪。
膝痛是典型的中老年性疾病, 是人体组织受到异常伤害时的一个症状。膝关节的疼痛多由膝关节本身的疾患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也叫老年性关节炎。另外,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半月板损伤等也是造成膝痛的常见病因。
中医认为膝痛多属于“痹证”的范畴,痹病是指因人体本身的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届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身体虚弱是痹病的内在因素和病变的基础。《诸病源候论》说:“由血气虚,则受风湿”。《济生方·痹》中也记载:“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虚弱的身体器官,没有力量将病邪从体内驱赶出来,所以此类疾病往往患病时间很长。外邪是痹证的外在因素,主要分为风寒湿邪和风湿热邪两大类。风寒湿邪,大多数都因为患者居住环境比较潮湿,或者居住在我国多雨的地区,经常需要涉水冒雨,或者不注意保健,睡眠的时候受了风,也或者是因为气候变化,冷热交错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所致。
我的病人中就有这样一位膝痛的患者,年纪不大,只有30岁,工作在政府机关的办公室,按理来说也和“潮湿”“寒冷”二字无关。可是他确是典型的湿邪留滞引发的膝腿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一切都源于他上大学的时候。据他所说,在南方上学的那几年,学校的老宿舍十分破旧,他的宿舍又在一楼,经常反潮气,夏天很热,无论是床上的毯子、褥子,还是宿舍的地面,总是湿乎乎的,睡在身下十分不舒服,虽然每天都争取“抢”到地方晒褥子,可出汗多,晒好的被子躺不了多久就又湿呼呼的。冬天宿舍里更是阴冷刺骨,只好用大量的毯子、褥子裹在身上,最冷的那几天,很难睡上一个好觉,加上南方没有暖气,经常是冰冷潮湿的毯子裹在身上,几年下来,学业有所成了,膝腿疼的毛病也算落下了。这正如《素问·痹论》中所说的:“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风寒湿是非常常见的引发膝痛的因素,与此相对的,还有风湿热邪。可因工作于湿热环境所致,如农田作业,野外施工,处于天暑地蒸之中,或处于较高湿度、温度的作坊、车间、实验室里,风湿热之邪乘虚而人。亦可因阳热之体、阴虚之躯,素有内热,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因风寒湿郁久化热,而为风湿热之邪。
但是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患上膝痛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原因,就是身体本身虚弱。正是由于这些邪气不能由自身的正气驱赶到身外,停留、瘀滞在肌肉、筋骨、关节中,才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诱发本病。但风寒湿热病邪为患,各有侧重。风邪严重的患者,膝痛是不定的,感觉一会儿这里疼,一会儿那里疼,没有固定的疼痛点,或轻或重,关节活动、伸展都受限制;寒邪比较厉害时,患者会感觉疼痛比较剧烈,此时如果弄个热水袋、保温袋,或者靠近暖和的地方,甚至用手捂捂,都能缓解这种疼痛,受凉时就比较容易复发或者加重;湿气大的人,会觉得膝痛的很“沉重”,疼痛不但固定,而且以膝关节肿胀为主;热邪甚者,膝盖疼痛且红肿,遇冷才能缓解。
灸法是利用经络的传输来调整身体内部器官作用的外疗方法,可以调整全身气血的运行。艾灸通过热力的传导,可促进下肢的气血循环。所以对于膝关节寒凉疼痛的患者,我们通常会在下肢重要的动脉处进行艾灸。下肢血液循环好了,也都可以缓解膝关节的症状。
①腹股沟处。腹股沟处有股动脉穿行,我们可以艾灸冲门穴或气冲穴;冲门穴在腹股沟外端,可触及动脉之冲动。喻足太阴之气,由此而上冲入腹。冲门穴有调理冲任,理气止痛的功效。在此处给予温热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样也可以艾灸冲门穴附近的气冲穴。
②膝关节处。阴陵泉或委中穴处分布有腘动脉,腘动脉主要负责膝关节附近及腘窝附近的组织供血,腘动脉发生病变会引起小腿段供血不足,出现一系列下肢缺血的症状。

③脚踝处。可选择太溪穴,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腧穴,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太溪穴作为肾经的输穴、原穴,艾灸太溪穴可起到滋阴补肾、降气平喘、壮阳强腰的作用。肾可贮存、封藏精气,肾中精气不仅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还能参与血液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故太溪穴可以治疗腰脊痛,下肢厥冷等病症。对太溪穴给予艾灸,可以使经络中的气血循环加快。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