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小雪将至,调控阳气,御寒保暖是关键
导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节气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
二十四节气-小雪
小雪
时节
小雪
节气养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节气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
小雪物候:“一侯虹藏不见;二侯天气上腾地气下降;三侯闭塞而成冬。”一侯虹藏不见
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小雪时阴气下降,万物失去生机。彩虹不再出现在天空。
二候天生地将
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阳气藏得更深,阴气弥漫人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寂然。
三候闭塞而成冬
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
进入该节气,我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
调控阳气以御寒选大椎穴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讲究封藏、闭藏,那为什么此节气我们却要强调调控阳气呢?这与小雪的节气特点密不可分,冬季阳气主要是闭藏起来,外界温度较低,此时人体在外的阳气不足,无法抵御寒冷,就容易冻伤。所以此时就需要调动部分阳气向外来抵御寒冷。对于本就阳气不足的人来说,体内阳气的匮乏,表里俱寒,此类人群还需要配合补养阳气。小雪是闭藏的节气,因此调补阳气就需要比立冬更进一步了,立冬节气只需按摩肾俞穴,小雪节气还需同时按摩大椎穴。
大椎位于人体颈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穴是六条阳经与督脉汇聚的部位,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疏通全身阳气的作用。大椎穴作为“阳中之阳”,按摩大椎可以疏通六阳经,使阳气运行通畅。
具体操作为:
双手掌心相对,来回摩擦,将手掌心擦热以后,迅速放到大椎穴上,以大椎穴为中心,顺时针快速的擦摩,热力向大椎穴四周传导,颈肩有一种放松、温热的感觉。
人体上部擦热大椎,人体下部也可配合擦热肾俞穴,肾俞穴为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穴是肾的背腧穴,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上取大椎与下取肾俞,上下呼应,调控机体阳气面对小雪阴冷的天气。小雪节气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具体地说,这个季节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气候寒冷,宜多食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来御寒,可多食羊肉、牛肉、鸡肉、狗肉、虾、鹌鹑等食物,此类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可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生血,御寒效果较好。
此外,怕冷与缺少钙和铁有关。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 ;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
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 ;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产生热量,故立冬时也宜常食。此外,立冬后还可多吃些坚果,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