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分享|杨甲三取穴经验:溯本追宗,师承有道
导读:我们都知道,常用的取穴方法有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简便取穴法。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一层,展示着北京中医学院各位元老的照片,杨甲三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杨甲三教授,16岁师从澄江学派针灸大家承淡安先生。承淡安先生创办了第一所针灸专科讲习所、第一所针灸专科医院、第一个针灸杂志,将现代医学体系融入了中医体系。建国初期很多中医大家都曾师承承淡安先生,可以说承淡安先生挽救了近代中医针灸。
杨甲三教授在建国后,先是担任南京中医学校针灸教学工,然后于1957年调入北京,参与北京中医学院的筹建。1982年,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成立,出任第一任系主任。杨甲三教授穷毕生精力于针灸事业,在针刺手法、辨证手法等方面,有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在取穴方面,提出“三边”、“三间”取穴方法。 程凯教授曾跟随杨甲三老师的亲传弟子耿恩广老师学习,对杨甲三教授的取穴方法深有体会。他结合现代不断深入的解剖和生理学科知识,在临床中继承并发扬着杨甲三教授的取穴方法。我们都知道,常用的取穴方法有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简便取穴法。杨甲三教授的取穴经验中,尤以体表标志法为重,因为体表标志可以按照每个人的骨性、肌性标志呈现个性化的统一,而骨度分寸法实际上是两个体表标志的按份比量。所以,如同程老师所说,学习针灸一定要熟悉人体解剖,便于医生自己取穴,更利于患者治疗效果。
不同于常规的经络腧穴学,杨甲三取穴经验一课,是以手三阴经开篇,继而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的顺序讲解。每条经脉逐穴结合其体位及解剖结构,总结本条经脉的取穴特点,再总结某一解剖结构处的三条经脉取穴原则。既有独立个性剖析,又有纵向和横向的汇总和辨析。
以手三阳经在颈部的穴位总结为例,这里有手阳明大肠经的扶突,手太阳小肠经的天窗、天容,手少阳三焦经的人迎、天牖。除了将这些穴位归纳为一组同时记忆,还有简便口诀“一结、一角、一条肌”,生动、形象辅助记忆。
在第二讲的最后,程老师播放了70年代中期杨甲三教授和程莘农院士指导拍摄的《针灸取穴法》,古朴音乐中的黑白画面既充满了时代感,又洋溢着那个年代针灸大家严谨治学的认真态度。珍贵的影像资料,让我们感激、感动!
愿随一明师,医道心谨记。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