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和肾—天癸—冲任—胞宫轴认识月经
导读:《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我们不得不惊叹古人对生命、对人体生长发育整个过程的认识,这段文字用极简的语言,将女性从青春到衰老的整个过程描述的十分详细而完整。女性从胎儿形成到衰老是一个渐进的生理过程,一般要经历6个阶段,这些变化体现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发育、成熟和衰退的生理过程。
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 受胎盘及母体性腺产生的女性激素的影响 儿童期 出生4周到12岁 HPO轴处于抑制状态,生殖器为幼稚型。 青春期 10-19岁 HPO轴被激活,第一和第二性征开始发育。月经初潮,标志。 性成熟期(生育期) 18岁开始,历时30年 性激素周期性分泌及排卵,生殖器官及乳房在卵巢分泌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 绝经过渡期 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最后一次月经(可始于40岁) 卵巢功能衰退,月经紊乱,雌激素水平波动或降低,出现血管舒缩障碍和精神神经症状,绝经综合征。 绝经后期 一般60岁之后进入老年期 卵巢功能完全衰竭,生殖器官萎缩老化,雌激素低落,易感染,老年性阴道炎,骨质疏松等。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是指由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组成的通过相关激素作用调节女性性-生理现象的调节系统。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n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和泌乳素(PRL)。LH和FSH作用于女性卵巢,促进卵巢分泌孕酮(P) 和雌二醇(E2),E2和P协同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内膜呈现周期性变化,维持女性正常的性-生理现象。其中血清PRL、P、E2 通过反馈机制到达下丘脑,当血清中这些激素的含量升高或降低时,下丘脑收到反馈信息后调整GnRH的分泌量,以期调整血清中LH、FSH、PRL的量,最终调节P和E2的含量。
HPO轴是一套完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它是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每个环节都可与各种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其功能的紊乱将会直接影响植物神经中枢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的功能,进而导致女性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抑郁症等病症。
西医性腺轴,HPO轴对应到中医机能轴就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大多数学者提出,月经的产生是基于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规律月经发生的基础首先是肾气充盛,而各脏腑在月经产生的环节上只是间接动力。
月经规律来潮需在肾气旺盛、天癸泌至、任冲通盛的基础上,气血脏腑经络作用于胞宫,方可藏泄有度。肖承悰还提出,中医学中所说的“胞脉”等同于女性子宫的内膜、大血管、螺旋小动脉等,如在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产生增生期与分泌期的改变,随着子宫内膜增厚,内膜中的螺旋小动脉增生,为受精卵着床发育做准备,若未妊娠则在生殖激素的作用下螺旋小动脉痉挛、破裂,子宫的内膜脱落,即是月事来潮。
当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和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平衡失调或出现紊乱,就会导致月经失调等病症。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经穴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