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之针感与得气
导读:针灸之针感与得气
针灸时,针扎皮肉有一定的疼痛感,属正常反应,与下列因素有关,如个体痛阈(感觉、承受力),针刺部位(四肢末梢、肢体内侧、头面部的神经末梢分布较密集,在这些部位扎针较痛)、针刺手法(指力差、进针慢)以及碰到血管壁、骨膜和痉挛的肌肉等。
然而,针刺的感觉(俗称“针感”)并不是以疼痛为主,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并运用一些手法如捻转、提插后,患者在局部感受到酸、麻、胀、重和少许疼痛的一种混合感觉,有人形容为百“感”交集。
有时,这种交集的针感还可循经脉的路线传导、扩散,传至发病的部位,这在临床上称“得气”。中医认为,“气至效至,气不至效不至”,所以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这种酸、麻、胀、重的针感,既是好现象,也是衡量疗效的标准之一。有经验的针灸医生都知道,如果针刺时毫无感觉,没有出现酸、麻、胀,只有疼痛的感觉,那么,疗效肯定较差。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没有“得气”,此时医者需要在针刺部位和手法上加以调整;二是个体不敏感,这与个人体质有关。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穴位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或添加穴位密码QQ群(184221189)交流讨论,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