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头面按摩方法
导读:小儿夜啼:头面按摩方法
夜啼是指小儿经常在夜间啼哭不眠,甚至通宵达旦。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民间称“夜哭郎”。有的阵阵啼哭,哭后仍能入睡。患此症后,持续时间少则数日,多则经月,本病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夜啼是表达某种意愿的信号,也是一种运动的辅助形式,应与生理习惯如无灯则哭,见灯即止者相鉴别。
[发病原因]
小儿夜啼以惊骇、脾寒、心热、食积等为发原因。
(1)小儿心气不足,神气怯弱,如果目触异物,耳闻异声,则会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常在梦中恐惧惊骇,故在夜间惊啼不寐。
(2)小儿素禀虚弱,脾常不足,至夜阴盛,脾脏为阴中之阴,若护理不当,寒邪内侵,脾寒乃生。夜属阴,阴胜则脾寒愈盛,寒邪凝滞,气机不通,故入夜腹痛而啼。
(3)乳母平日恣食辛辣肥甘,或焦燥炙烤动火之物,或贪服性热之药,火伏热郁,积热上炎;心主火属阳,阳为人生之正气,至夜阴盛而阳衰,阳衰则无力与邪热相搏,正不胜邪,则邪热乘心,心属火恶热而致夜间烦躁啼哭。
(4)小儿乳食不节,内伤脾胃,胃不和则卧不安,因脾胃运化失司,乳食积滞,入夜而啼。
[症状表现]
(1)惊骇恐惧 睡中时作惊恐状,唇与面色乍青乍白,紧偎母怀,舌与脉象多无异常变化,或夜间脉来弦数。
(2)脾脏虚寒 睡喜伏卧,曲腰而啼;四肢欠温,食少便塘,面色清白,唇舌淡白,舌苔薄白,脉象沉细,指纹青红。
(3)心经积热 睡喜仰卧,见灯火则啼哭愈甚,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面赤唇红,舌尖红,舌苔白,脉数有力,指纹青紫。
(4)乳食积滞 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呕吐乳块,大便酸臭,舌苔厚,指纹紫。
[头面按摩方法]
患儿仰卧位,施术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揉百会穴、印堂穴、太阳穴,每穴约3-5分钟,再单手掌轻摩患儿头顶3—5分钟。用中指指尖点按人中穴、承浆穴,每穴约1—3分钟;用双手拇指指腹推天门、推坎宫各100—200次;用手掌或食中无名指指腹轻摩腹部约3—5分钟,最后以双手拇指按揉手心和足心各3-5分钟。(图4—13—1、2、3)

[注意事项]
(1)破除迷信,及时诊治。
(2)查明夜啼原因,非习惯性或患其他疾病而引起,但属于按摩治疗范围的,一般治疗3—5次即可好转。
(3)引起小儿夜间啼哭的原因很多,应排除其他疾病,如肠套叠、腹泻,以及一些感染性疾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4)保持环境安静和温度适中,勿惊吓或吵闹小儿。应注意饮食卫生,喂奶定时定量。
【免责忠告】此文章为穴位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xulei3699;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或添加穴位密码QQ群(184221189)交流讨论,直接点击






